台媒评deepseek创始人:这个低调的AI大佬凭什么让科技圈疯狂?

最近台湾科技媒体圈都在热议一个名字——deepseek创始人。说真的,我第一次听说这个人时也是一头雾水,毕竟在AI这个圈子里,大家更熟悉的是那些天天上头条的大佬们。但深入了解后才发现,这位低调的创始人身上还真有不少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。

先说个有意思的事。上个月台北某科技论坛上,主持人问在场观众谁听说过deepseek,举手的人不到三分之一。但当提到他们开发的几个AI工具时,全场几乎所有人都用过。这种”产品比创始人出名”的现象,在当今这个崇尚个人IP的时代实在少见。

这位创始人最早进入公众视野是在2019年。当时台湾几家科技媒体报道了一家名为deepseek的初创公司获得巨额融资的消息。有意思的是,在相关报道中,创始人的照片都是清一色的远景或者侧影,连正脸都很少见。有记者开玩笑说,这可能是科技圈最神秘的CEO了。

不过神秘归神秘,人家的成绩单可是实打实的。我采访了几位接触过deepseek团队的业内人士,他们透露了一些有趣的细节。据说这位创始人有个特别的习惯:每次产品迭代都要亲自体验至少100次。有次为了测试一个新功能,他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,把团队成员都吓坏了。这种近乎偏执的专注度,在现在的创业圈确实不多见。

在产品方面,deepseek走的路子也很特别。当其他AI公司都在追逐大模型、大算力的时候,他们反而专注于垂直领域的深度优化。去年推出的行业专用AI解决方案,在医疗和金融领域获得了出乎意料的好评。台北某医院的信息主管告诉我,他们试用过很多AI产品,deepseek的是少数几个能让一线医护人员真正用起来的。

关于创始人的背景,台媒挖到的信息并不多。只知道是台湾本土培养的技术人才,早年在硅谷待过一段时间。有意思的是,在为数不多的几次公开演讲中,他提到最多的不是技术参数,而是”用户体验”和”实际价值”。这种务实作风,在充斥着各种概念炒作的AI行业显得尤为珍贵。

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个业内流传的段子。去年某国际科技大会邀请deepseek创始人做主题演讲,主办方原本准备了各种炫酷的PPT模板,结果人家就用了最简单的黑白幻灯片,上面只有数据和案例。会后有观众感叹:”这是我见过最无聊但也最有料的AI演讲。”

在团队管理上,这位创始人也有自己的一套。听说他们公司没有严格的打卡制度,但每个季度都会组织”黑客马拉松”,获胜团队能获得额外假期。更特别的是,公司内部有个”吐槽大会”,任何人都可以匿名给管理层提意见。这种开放的文化在台湾科技公司中确实少见。

融资方面,deepseek的表现也很抢眼。虽然创始人很少出席各种投资峰会,但公司已经完成了多轮融资,最新估值让不少同行眼红。有投资人在私下透露,他们最看重的就是团队那种”低调做事”的风格。用一位投资人的话说:”在这个大家都在吹泡泡的时代,能找到认真做事的团队太难得了。”
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低调作风也带来一些困扰。有次我和一位科技记者朋友聊天,他抱怨说想约deepseek创始人做个专访,前后联系了三个月都没成功。最后还是通过一个共同朋友才搭上线,结果采访当天创始人还迟到了半小时,原因是亲自在帮技术团队调试一个新算法。

在产品落地上,deepseek选择了一条很务实的路线。他们没有盲目追求技术指标的突破,而是专注于解决具体行业的痛点。比如在金融领域,他们的AI系统可以帮助银行把贷款审批时间从3天缩短到2小时;在医疗领域,辅助诊断系统的准确率比同类产品高出15%。这种”用技术说话”的做法,赢得了不少务实派企业客户的青睐。

说到未来规划,从零星的公开信息来看,deepseek似乎正在布局更大的棋局。有消息称他们正在研发新一代行业AI平台,可能会颠覆现有的某些工作流程。不过按照这位创始人一贯的作风,估计要等产品真正成熟了才会对外公布。

总的来说,deepseek创始人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观察视角:在这个人人都在打造个人品牌的年代,坚持用产品和实力说话反而成了一种稀缺品质。或许正如某位台湾科技评论人说的:”在这个浮躁的行业里,最难得的不是会讲故事的人,而是那些默默把故事变成现实的人。”

写完这篇文章,我突然想起前几天在科技论坛上看到的一个帖子。有网友问:”为什么deepseek的产品总能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最复杂的问题?”下面最高赞的回复是:”因为他们有个不喜欢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创始人。”这句话,或许是对这位神秘大佬最好的注解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admin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heprompt.cn/deepseek-2/1398

(0)
adminadmin
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
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

相关推荐